给宝宝喂药 别急中出错
宝宝生病,家长着急。最着急的还是给宝宝喂药,一急之下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会让药性大减。家长要注意避免以下错误哦。
给宝宝喂药注意六大事项
1、用牛奶喂药
为了让宝宝吃药,家长往往把药掺进牛奶里。牛奶易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释放及吸收。
2、用果汁喂药
果汁口味甜爽,家长有时候用果汁帮宝宝送服药物。果汁中的果酸易致药物提前分解和融化,从而降低疗效,有的还好与酸性液体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有害物质。
正确方式
同样功效的药,家长要尽量选择不苦的,使用喂药器少量多次服用。对于较苦的中药,妈咪可以在宝宝喝完药后,奖励一块冰糖。
3、捏鼻子喂药
不少家长会用捏鼻子的方式强行喂药,宝宝鼻子被捏时因鼻腔不能呼吸,会用嘴呼吸,这时候气道是打开的,强灌下去的水和药易进入气道,引发感染或堵塞致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正确方式
让宝宝半躺在妈咪的手臂上,用一手捏着宝宝的两腮,使其张口,然后利用器具将药液缓慢推进到口腔后侧,待宝宝将药液全部吞下后放开双手。
4、漏服、吐出药物一定要补喂
如果宝宝把药物吐出,可酌情补给药物。但如果是漏服药物,时间接近下一次吃药时间,就不要补喂了,不能一次吃2顿的药,易产生药物过量的危险。
正确方式
漏服药物,家长想起来时距离下次吃药还有足够的时间间隔,才可以在想起时及时把忘记吃的药补上,下次的药仍然按原来的时间服用。
5、任意加大药量
有些家长求效心切,看到药物没有起到作用,可能就会擅自做主,让宝宝多吃药物。多吃药物可能会导致宝宝发生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
6、任意减小药量
有些家长过于谨慎,害怕宝宝服用药物后出现副作用,随意减少服药剂量,然而剂量不够的话,在宝宝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也难以发挥最佳疗效。
正确方式
给吃药前要仔细检查吃药前首先检查药袋上的名字、日期及用量,注意是饭前还是饭后吃,两次吃药的时间至少要间隔4个小时以上,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一般儿童药物口味味较甜,当宝宝喝完甜甜的药后,可能会想再吃。为避免宝宝误服药物,家长最好把药物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宝宝们的吃药问题对于家长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家长遇到难题时可别犯以上的错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