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方法 预防产后心脏病
许多产妇在分娩后会出现心慌、胸闷等心脏方面的不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产后心脏病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呢?不妨看看本期图说,解除你的疑惑吧。
产后心脏病的症状
产后心脏病是指分娩后心脏出现的非正常现象,如产妇感到心慌、胸闷、不能平卧、气急等。一般在产后24~28小时最为明显。
患病产妇一般没有心脏病史。但医生检查时会发现患者有心脏扩大、心律快、心律失常等左心和右心衰竭的表现。
什么因素导致产后心脏病?
妊娠时,随着胎儿的发育生长,子宫必然增大,使横膈上升,将心脏推向上方,心脏的位置也就略向左移。在妊娠期间,心脏的工作量逐渐加大,心脏会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
怎样预防产后心脏病?
1.把握好生育年龄,以25-29岁期间为佳,尽量避免高龄(30岁以后)怀孕。
2.做好孕前检查。若有心脏病,心功能属于Ⅰ级者可以怀孕,但要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与指导;心功能属于Ⅱ或Ⅲ级者不宜怀孕。
3.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远离病毒感染,防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加重心脏的负荷。
4.孕期饮食坚持易消化、低盐、高维生素、少食多餐的原则,摄足铁、硒等矿物元素与蛋白质,力求营养均衡。
5.产后充分休息,尽量为心脏减负。
6.月子里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平和心态以及情绪稳定。
7.孕期及产后要按时排便,避免便秘的发生,因为用力排便可引起心力衰竭或血栓脱落而发生意外。
8.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牙周炎、口腔炎发生,口腔感染容易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产后3天尤其是24小时内,是发生心衰的高危险期,必须密切观察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产后心脏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应该在孕期开始就严加防范。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准妈妈一定要做好以上八点预防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