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预防产后血栓
对于产后静脉血栓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它一般发生在孕妇生产后这一特殊时期。因此准妈妈提前了解如何预防血栓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一起来看下有什么防治方法吧。
产后血栓的原因
妊娠期妇女体内血液循环处于高凝状态,并持续至产后一段时间。若长期卧床且缺乏活动,肌肉收缩减少,加上怀孕后期子宫增大也会压迫下肢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
如果再加上产后妇女患某些疾病,或剖腹产后长期卧床,使血流缓慢,就极易导致血栓。发病时间多在产后3至12天,血栓可发生在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现象。
产后血栓的症状
1.引起下肢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当血液循环变得缓慢时,容易在下肢的静脉血管中形成血块,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下肢变得肿胀、发硬、发白,造成疼痛和行走困难。
2.引起盆腔静脉发生栓塞。当栓塞发生在盆腔静脉中时,产妇出现腹痛、高烧等症状,并伴有下肢压痛、皮肤发红和水肿等不适,需及时就医。
3.引起肺部栓塞。如果血块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部,就会引起深部静脉栓塞。深部静脉发生栓塞是围产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肺栓塞,甚至导致猝死。
产后血栓的防治方法
1.当乘坐飞机、车、船长途旅行,久坐电脑前工作或上网时,不要长时间坐着不动,可做做休闲操。
2.长时间坐着应多饮水,这样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黏稠度,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腿部,每天喝1到2升水,相当于普通玻璃杯10至15杯。
3.如果您做过骨科手术或长期卧床,要经过进行腿脚按摩,尽量下床活动活动,做一些屈膝动作,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简单的运动,它对防止血栓形成是非常有作用的。
4.如出现腿部抽筋或一侧腿部肿胀,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在未检查清楚之前千万不可采用推拿、按摩、拔火罐等治疗措施,以免血栓脱落。
5.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穿着特殊的医用袜,使小腿和大腿间形成压力的顺差来促进静脉血回流。另外还有一种专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而设计的空气按摩泵也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是预防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式,多做小腿和足部的运动,如有意识地伸展下肢,做下蹲等动作,加快下肢血液流动,都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
坐月子不要迷信“坐养”,更不能每天躺在床上“享福”,以免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腿部严重肿痛。专家提醒,孕妇产后应避免久坐久卧,应尽早下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