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常用的镇痛方法有哪些?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其实叫做“分娩镇痛”。是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使之消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无痛分娩镇痛主要的方法:

  (1) 药物镇痛。可达到镇静、安眠、减轻惧怕及焦急心理的作用。临床中常用的有安定、杜冷丁等药物。但不可大量使用,尤其是胎儿临近娩出前3—4小时内,以免影响宫缩和抑制新生儿呼吸。

  (2) 精神无痛分娩法。给产妇及家属讲解有关妊娠和分娩的知识,使她们对分娩中所发生的阵缩痛有所理解,对分娩的安全性有了信心,这可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分娩时产生强有力的宫缩,有助于产程顺利进展。指导产妇在宫缩增强以后,做缓慢的深呼吸动作,以减轻阵缩时的疼痛感觉。由家属陪伴待产与分娩,目前有所提倡,痛苦之时,有亲人在旁守护,产妇会感到无限安慰,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3) 镇痛分娩仪的使用。当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后,使用镇痛分娩仪,临床中收到良好效果。

  (4) 其它。孕期加强对肌肉、韧带和关节的锻炼;放松思想、培养松弛和想象的艺术;良好的分娩环境;分娩时身体浸在水中等方法,都可减轻分娩时的疼痛。

  镇痛效果较为理想的是硬膜外腔阻断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减少疼痛,由于麻醉剂用量很小,产妇仍然能感觉到宫缩的存在。产程可能会因为使用了麻醉剂有所延长,但是可以通过注射催产素加强宫缩,加快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有一定的危险性,如麻醉剂过敏、麻醉意外等。由于在操作时程序比较繁琐,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督、监测产妇情况。

  哪些人可以“无痛分娩”?

  专家提示:除了一些产科急症、背部受伤或感染、腰椎畸型或曾经手术过、产前出血、休克及凝血方面有问题的产妇不适合作无痛分娩外,绝大多数产妇均可使用。有以下情况者尤其适合:特别怕痛的初产妇;宫缩强烈导致严重产痛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或呼吸道疾病的产妇。

  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无痛分娩”时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例如:暂时性的发抖、低血压、呕吐,而头痛、腰酸背痛、感染、抽筋、药物过敏或麻醉止痛不全的情况则较少发生。

  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决定是否采用“无痛分娩”之前,建议产妇打听好所在医院的服务如何?产房设备是否合乎标准?医护人员人力配置是否足够?此种技术的开展是否有好口碑?并了解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间的沟通渠道,以达到顺利分娩,尽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常用分娩镇痛方法的优缺点

  1、椎管内注药镇痛法:

  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明显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常用的有硬外膜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是在产妇的腰椎处插入一根小导管,药物则经过导管缓慢释放,并配有镇痛泵。

  优点:

  1)镇痛效果好,起效快,明显减轻宫缩引起的疼痛感,尤其适合因害怕分娩疼痛而产生恐惧感的产妇。

  2)产妇清醒,可以如常进食饮水,能主动配合分娩的全过程,并能自主地掌握镇痛泵。

  3)无运动阻滞,实施后仍可下地行走,自由活动。

  4)随着新的给药方式——PCEA技术的逐渐成熟和使用当今在围产期应用最为安全的药物——罗哌卡因,不但提高了镇痛效果,对母婴和产程的影响接近零。

  5)满足外阴部伤口的缝合手术时和术后的伤口镇痛。

  缺点:

  1)技术含量高,需要由麻醉专业技能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

  2)椎管内注药镇痛法是有创性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技术风险和禁忌症,在实施前医生会把危险性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告之产妇或家属,并在征得同意后签字同意。

  3)如穿刺部位感染、全身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及颅内压增加时,禁止使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笑气吸入法:

  是自1847年始发明并应用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分娩时的镇痛方法,为以往使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是使用面罩吸入,在产妇自觉宫缩来临前经面罩作深呼吸数次,待疼痛消失后移开面罩,伴随宫缩间歇使用。

  优点:

  1)能明显令产妇身体放松,促进宫口的松弛,明显缩短产程。

  2)用于分娩镇痛的笑气中含有50%的氧气,可提高产妇以及胎儿的血氧浓度。

  3)禁忌症极少,适用性广泛。

  4)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如同普通吸氧,可由产妇自己实施,无创伤,效果较可靠,约75%的产妇感觉镇痛有效。

  5)显效迅速,代谢快,不作吸入后效果数妙后可消失,无色,微甜,不刺激呼吸道。

  6)产妇在宫缩间歇可入睡,但意识清醒,并能主动配合。

  缺点:

  1)能用于会阴伤口的止痛。

  2)痛效果因人而异,有部分人使用后出现轻微的恶心与头晕感觉。

  3)于笑气吸入体内至产生镇痛作用需30~40秒的潜伏期,故必须抢先在宫缩出现之前30秒开始吸入,容易错过,不起效。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