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你简单粗暴了吗?

说到撒谎,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狼来了》,这是多数人对于诚实的第一节课。当我们从听故事的人成为了讲故事的人时,有多少人可以挺直腰杆地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任何谎呢?但有时谎言确实可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和误会,所以聪明的人类把“善意”这两个字放到了谎言的前面,和其他的谎言加以区分。

其实,说这个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家长,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做得让孩子一句谎话也没有(当然,这也应该很难做到),而是让孩子有说谎的底线和自我的道德要求。

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说说要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1、全面了解事情真相

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谎言视而不见,但更不能冤枉了孩子。即使刚才他的谎言让你都快气疯了,但在你抓狂之前请将整个事件了解清楚,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话而确定整个事件,要问事件里所有的人以及孩子,全面了解事情。

2、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你问清楚之后可能更生气了,因为他真的骗了你,但在你二次抓狂之前请再了解一下原因吧。他为什么这么做,Why?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那怎么能知道要吃什么药呢?

以下几点请对号入座:

1、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害怕惩罚。

2、他想要你满足他的某种愿望。

3、他为了满足你让你高兴,从而自己得到表扬。

4、他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得到更多的关注。

5、他分不清楚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好了,找到了病因,那我们来开药方。为了让各位更清晰的了解病症,我接下来给大家举例说明。

案例一

4岁的梓莫在幼儿园把不想吃的芹菜,偷偷倒进了垃圾桶,却告诉老师芹菜是自己吃完的。在老师问为什么这么做时,梓莫说:我怕批评我,我不想被批评。

分析:

对于孩子的错误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但是惩罚目的是让孩子不再犯错,孩子因为惩罚而选择了说谎,就失去了惩罚的意义,反而加重了错误。这个年龄孩子即使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但更在意自己是否会受到惩罚。家长需要做的是教孩子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坚持正确的是非观。

建议:

⑴问孩子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与其让他人评价行为,不如让孩子自我评价。

⑵肯定孩子刚才的评价,并进行心理引导:“既然你知道这样做不对,我相信你刚才选择这样做时一定很难过很害怕。我也相信你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⑶给孩子这件事情正确的处理方法,因为这次说谎事件的根源是孩子不会处理这个问题。“以后你不想吃的东西,和吃不了的东西,一定提前告诉我,你也可以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

⑷后续完善: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同时引导孩子接受不喜欢的食物,比如了解芹菜的生长过程,去采摘芹菜,家里买种子种植一棵芹菜等。

案例二

5岁的初初想要一个芭比娃娃,但是妈妈没有同意,于是初初找到爸爸说:“妈妈让你帮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于是,爸爸晚上回家就带回了初初想要的芭比娃娃。

分析:

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说一些无伤大雅的谎,是这个年龄经常出现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环境不统一,父母对于这种“小事”不重视。

建议:

⑴把用这种方式要来的东西没收掉,或者放置在家里显眼的位置用透明的盒子装起来。并告知孩子“妈妈并没有说过让爸爸给你买玩具,你是不是记错了呢?尽管玩具买了回来,但是在我没有同意的情况下,这个玩具还是不能玩。”但没有必要一定要揭穿孩子,让孩子明白这种方式得不到满足就可以了。

⑵父母之间多沟通,对孩子的物质奖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立原则如:一个月一个玩具等。

案例三

4岁的橙子从幼儿园回来说:“刘老师今天表扬我吃饭很好!”但第二天妈妈无意中和老师提到时,刘老师说的是橙子最近吃饭都不好,昨天没有表扬。

分析:

就像父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一样,孩子同样也能发现父母喜欢什么,孩子无意中发现父母听到自己受表扬了很高兴,也会为了讨父母开心说一些谎话。

建议:

⑴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爱你,就算是被批评了,做错事了妈妈一样爱你。你受到批评一定很难过,但告诉妈妈之后可能就没有那么难过了,希望你可以告诉妈妈,就像你受到表扬时一样。”

⑵家长约束自己的言行。不管孩子说自己受到表扬还是批评,家长都不要过于高兴或生气。在孩子受表扬时,鼓励孩子坚持,同时提醒孩子如何做到更好;在孩子受到批评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同时对其它方面进行表扬,助孩子平衡自信心。

案例四

3岁半的晓晓上幼儿园后,妈妈总是会问她:“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妈妈最近发现,在自己做饭时或做自己的事情时,晓晓就会走过来说:“今天嘟嘟打我了”但是和老师了解情况后发现嘟嘟今天都没有来幼儿园。

分析:

父母对于一些事情过度的关注,对孩子来说变成了“求关注”的方法。孩子第一次无意识地用这种方式得到关注后,在想得到关注时就会自然地想到家长的关注点。孩子很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在说谎。

建议:

(1)越是重视的事情,越不要表现得过于重视,避免孩子产生压力,或者拿这个做文章。

(2)平时多陪伴孩子,不要让孩子孤独到需要用这种方式才能得到关注。

(3)给孩子正确“求关注”的方法。比如:“告诉妈妈我想让你陪陪我。”

(4)换位思考。告诉孩子“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不要说,因为对方小朋友知道了会难过的。比如你没有打人,嘟嘟说你打他了,你开心吗?”

案例五2岁半的小丫一大早和妈妈说昨天爸爸答应今天带她去游乐场玩,但是昨天爸爸没有在家呀,但小丫哭闹着就说在家答应了的。

分析:

孩子出现想象、梦境和现实混淆的情况大多发生在3岁前,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以无意识思维为主,这属于孩子发育过程出现的正常情况。

建议:

对于梦境和现实建议家长帮助区分,对于想象和现实建议家长在适当保留想象力基础上帮助孩子加以区分。如小丫属于前者,妈妈可以让爸爸帮助孩子区分。再比如:孩子告诉家长:“这个玩具一定是昨天圣诞老人送给我的,他一定来过我家,还喝了我汽水。”这属于想象和现实的混淆,但是没有必要纠正。

3不贴撒谎的标签当知道了病因,拿到了药方,你可能就没有那么抓狂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刚才的问题处理中都没有强调或者批评“孩子你说谎了,你为什么说谎骗人”,只是在找原因、解决问题。

因为6岁前的孩子许多谎言并不是有意的,甚至有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说谎。反而家长刻意的批评,下定义,贴标签会造成孩子后期说谎行为。同时,6岁前的孩子没有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人说他是说谎的人,他就会认为:哦,我是个说谎的人呀!

6岁前的孩子接触的事情少,处理事情方法少,可以先适当教孩子处理事情的正确方法,较少批评孩子的说谎行为,多用一些:“你是不是记错了,你想清楚了再告诉我吧。”“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觉得有点不对耶?”“不说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过吗?”如果到了有必要批评时,这时的严肃批评也会更有威慑性。

4、以身作教

看到以身传教,你可能会说:我一直不和他说谎的呀!但我想说:NO!那是你没有发现。比如你答应了孩子去公园,结果你太忙忘记了;答应了孩子给买东西,你却以为就是随口一说,都没有当一回事儿;答应了明天可以不去幼儿园,但当第二天太阳升时还是把哭着的他送了过去……这些你答应了却没有做到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在骗他,都是谎言。

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答应,如果答应了确实没有办法实现了,一定要和孩子道歉,不要用“哄”的方式来教育——你现在哄他,他长大就会骗你。

5、故事的引导

之前说过6岁前的孩子最适合故事教育,同样说谎问题也可以用故事解决。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绘本故事,如《狼来了》《不要说谎哦》《不是我》等。

第二种是:家长自身的故事引导。

如:妈妈小的时候,也说过谎,我把外婆的发卡弄坏了,外婆问我是不是我弄的,我说不是,后来外婆什么也没有说,一开始我可高兴了,觉得外婆没有发现,但是过一天我自己心里可难受了,外婆那么相信我,我还骗了外婆,所以我就想受批评就受批评吧,总比心里难受好呀,后来就告诉了外婆,外婆说其实她早就知道了,只是想让我自己说出来。

这段案例中的内容也是我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不要告诉孩子所有的谎言都能被发现,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有一次没有被发现之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在之前有说过,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有谎言的底线和自我的道德要求。你说的谎话有时候可以不会被揭穿,甚至没被发现,但是当你说谎时,你心里一定不好受。用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让孩子对自己有要求有约束,这样才是“诚实教育”最根本的方法。

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通过综合训练+亲子绘本+关键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儿早教主题产品,从关键期的6大领域发展为重点,同时配合关键期的能力训练和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想结合,培养宝宝好习惯好性格。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