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全民阅读,不妨从孩子的课外阅读抓起。”市区“读书吧”创办人刘飞说。他描绘了理想中课外阅读的愿景:在一片肥沃的草地上,阳光暖暖地照着,风儿轻抚,羊儿们悠闲地吃草,或坐、或立、或急、或缓……家长和老师没必要做牧羊人,只需要做领头羊。
儿童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每次提笔写作文,市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乐乐(化名)就直挠头。本学期开学之初,妈妈把他送到市区一家培训中心的作文强化班学习,老师开出了一串书单。妈妈照单买回书,勒令乐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好好读书。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妈妈发现乐乐一本书都没看,她非常苦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早期阅读兴趣的养成,主要取决于父母,父母有阅读的习惯,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泰州学院教授、作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孙建国说。
孙建国认为,当前,我市的儿童阅读现状并不乐观,“现在的学生辅导班多,课业负担重,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再加上互联网、电视、手机等的影响,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已经很少,能够静下心来阅读非常不容易。”
“人的一生,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并受益终身。阅读也不例外。推广全民阅读,要从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抓起。”孙建国表示。
近日,市区“读书吧”创办人刘飞担任某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比赛的评委,看了近百篇教案后,他感慨道:“许多老师设计的‘好书推荐’课的模式都是照搬书籍封面或封底的基本信息。而实际上,老师要做的是,如何透过这些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应试体制的框架下,很多语文老师也是有心无力,加之,有些老师平时没有读书的习惯,不懂儿童文学。”刘飞认为,在课外阅读方面,老师不应该是牧羊人,而应做领头羊。”
做孩子阅读的“领头羊”
2010年4月23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吧”俱乐部正式启动。该俱乐部是一个公益民间团体,30位会员,有个人,有团体,有家庭。
创办人刘飞,时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吧”每周活动一次。俱乐部的章程要求:家长每天坚持阅读或者和孩子共读30分钟左右;将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博客与大家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带动孩子一起写博,并能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读的书,家长当然要看,否则怎么给孩子解惑,怎么分享阅读中的愉悦?”刘飞说。
5年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该俱乐部编写的读写教材《读吧,写吧》,教师、家长会员在省级以上教学刊物发表作品312篇,创作并出版了8本科普小说,主编、参编教育教学著作69本;学生会员发表习作236篇,先后有100余名学生会员在教育网站创建了个人专辑或博客。
4年后的今天,刘飞已经少了当年的踌躇满志,“读书吧”活动依旧,但渐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很少有家长能遵守章程,我们几乎成了免费培训班。”刘飞苦笑道。
无论如何,“读书吧”已是泰州积极推动全民阅读的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没有人知道,建设网站既面临技术和资金,又需要花费精力;“读书吧”的活动场地也因为种种因素屡屡搬迁,不过,刘飞并未改变初衷,尽管他已在两年前离开了教师岗位。
三方合力推广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推广,要巧妙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力量。”省“十佳全民阅读推广使者”、泰州市海陵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玉华有着自己的见解。
校玉华说,从社会层面来说,市图书馆不应只提供简单的图书借阅,而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儿童阅读中的主导作用;新华书店可以办流动书市,把最新的图书信息通过动漫、有奖竞猜、故事演绎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荐给孩子;社区可以成立青少年阅读中心,鼓励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阅读中心的管理,让孩子在课余多一个活动场所。
校玉华表示,学校可以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巧妙地将读与讲、读与说、读与写、读与画、读与演、读与思、读与创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尽情体验阅读的趣味与精妙。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校玉华建议,家庭应设有书房、书架,将孩子的书籍与父母的书籍分类摆放。每天,父母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10分钟,这样,一个学生就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带动一个社区,进而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
江苏近半人从不买书
2013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等多家单位,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对江苏居民阅读进行了调查,这也是首次对江苏居民进行阅读调查。近日,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公布了调查结果:
在购书方面,近七成成年居民通过“自费购买”阅读图书,四成成年居民表示一年内至少购买过一次图书,人均每年购书不到3次;近一半人表示从不购买图书。
对书本的心理价位,以200页书籍为例,江苏居民的心理承受价格是14.64元(全国13.68元)。超四成的居民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心理价位为1.39元/本。
相对于成年人,未成年人阅读率比较高,平均每人每年读8.10本,比全国的6.97本多出了1.13本;91.4%的0至8周岁的儿童家长都会选择陪孩子阅读,较全国平均水平86.5%高出了4.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