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非感染?腹泻原因揭秘
小宝宝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小病痛特别多,特别是消化系统上的不适,其中最常见的要数腹泻了。那么你对宝宝腹泻够了解吗?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腹泻是由于肠道受到刺激,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排出原始未消化食物成分,体内大量液体由身体内转移到肠道中,出现水样便,肠道活跃,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加。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腹泻和发热、咳嗽一样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
感染性腹泻
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发热、呕吐后,第一次排便未必是腹泻,但紧接着就会出现腹泻。
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
在婴幼儿腹泻中,细菌性肠炎占据少数,常见的是病毒感染,治疗病毒性腹泻的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适宜营养”。
1、口服补液盐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
2、母乳喂养添加乳糖酶,配方奶喂养换成无乳糖配方;
3、益生菌等辅助;
4、有发热等症状时用退热等方法对症治疗;
5、避免使用抗生素。
非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是食源性因素。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偶有呕吐。
过敏性腹泻,在进食一定食物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会有反复,与进食明显相关。气候原因,往往与变天、换环境等有关。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只需调整饮食或者改变环境即可纠正过来。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并不是腹泻。因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家长们还是无法分辨宝宝腹泻时属于感染性还是非感性因素,可以把宝宝的的大便送到医院检查,以方便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