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服用益生菌的六个误区
大家都知道益生菌能抑制有害细菌,促进消化吸收与肠蠕动,增强人体免疫力。但是许多家长在给孩子服用益生菌上的认知存在误区。那么,该如何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呢?
服用益生菌的常见误区。
误区1:宝宝腹泻好了就不用服用益生菌了。
宝宝腹泻恢复期,大便不可能立即恢复正常,往往不太消化的大便会持续几天,此时应继续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能调理肠道菌群,这不仅可以保护肠道粘膜、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还有助于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建议宝宝腹泻停止后继续服用益生菌1-2周。
误区2:酸奶可代替益生菌。
临床显示,母乳喂养的6个半月宝宝排便费力,大便干结,妈妈给宝宝喂了酸奶,目的是补充益生菌。结果两次喂养后,婴儿开始哭闹、腹泻、大便带血等现象。
所以,宝宝1岁内不能接受鲜奶及其制品。酸奶也是鲜奶制品,不能用酸奶来代替益生菌。
误区3:长期服用益生菌。
当宝宝出现胃肠感染、服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医嘱可以服用一段时间益生菌,但不建议长期服用或者当保健品服用。
误区4:不看活性。
益生菌是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必需是“活的”,才能起到健康作用,这也是是益生菌产生功效的基础。
益生菌从生产到在货架待售、食用后通过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到达肠道,这些考验均会消耗益生菌的活性。只有通过这些关卡并在肠道繁殖存活的益生菌才能发挥作用。
误区5:不问数量。
益生菌的需要量与肠道正常菌群缺失的程度和有害菌的存在数量有关。每天19-20亿益生菌被认为是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最低限度。
目前我国乳酸菌标准也明确规定,酸奶中活菌的数量需达到每毫升100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
误区6:不管菌种。
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为准的,并非所有菌种益生菌都具有一样的功效。目前公认功能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的“复合活性益生菌”。
对1岁以内或本身有牛奶过敏史的宝宝,服用益生菌制剂时要注意制剂中是否含有牛奶,更不要选择酸奶等牛奶制品代替益生菌。
益生菌是对肠胃有益的细菌,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益生菌不仅会让益生菌失去活性,还有可能滋生有害细菌。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前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