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7误区 宝宝受伤后少留疤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磕着碰着在所难免。怎样让宝宝受伤后好得又快又不留疤痕呢?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1:使用酒精和双氧水清洗伤口
酒精和双氧水对于正常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酒精会凝固细胞的蛋白质,对于细菌及正常组织都有损伤作用;双氧水因其强氧化作用,可能对组织形成化学烧灼。
正确的伤口清洗方法,应当采用碘伏或活力碘、络合碘等性质温和、对组织刺激性小的消毒剂,结合生理盐水来进行。
误区2:伤口怕见风,不能暴露在外面
这种说法大多数来自对“破伤风”的错误理解。对于部分伤口而言,纱布等敷料的覆盖确实能使伤口与外界隔绝,起到阻挡细菌的作用。
但对于擦伤或某些渗出分泌物较多的伤口,采用“晾”的方法,反而能及时排净分泌物,保持创面干燥,有利于伤口愈合。
误区3:将酱油、牙膏抹在烫伤处有利于伤口愈合
孩子不小心烫伤了,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将牙膏、酱油等涂抹在伤口上。这样不仅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还可能造成更深一层的烫伤。
处理烫伤最好的方法是用冷水冲洗10分钟,或将患处浸在冷水里,让热气冷却,减轻痛楚,降低伤害的程度。
误区4:缝针要留疤,不缝针不留疤
对于绝大部分伤口来说,只有缝合才能达到组织的准确对合。现在采用的缝合技术,并不会留下太明显的伤疤。
误区5:伤口痒是好事,说明伤口长得好
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会有局部的痒感。但不当的包扎也会导致伤口发痒。当感到伤口痒时,最好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伤口愈合还是其他原因。
误区6:伤口应保持干燥,结痂后就快好了
伤口在适度湿润的环境下,其细胞再生能力与游移速度较快。因此伤口要使用敷料,让其保持适当的湿润。
误区7:伤口流水就是感染了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正常的渗出及分泌物,最常见的是淡黄色清亮的液体,多是血清或正常的组织渗液,不必特殊处理。
一旦伤口红肿、疼痛,并出现黏稠、浑浊的渗液,可能是感染的表现,应尽快就医。
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绕开伤口处理误区,就能让宝宝少留甚至不留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