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个积极主动的宝贝是不少爸妈们的愿望,但是真实的情况确是,不少宝贝做事是拖拖拉拉,爸妈说一下才动一下,真是令人纠结啊!
所谓“主动”,便是内心要会自发地想去完成事情,所以靠啰啰嗦嗦当然是无法让孩子内心获得动力去做事情。想要真正让孩子心悦诚服地主动做事情,爸爸妈妈应该要通过鼓励的力量让孩子内心有动机、有力量去自主地完成事情。
物质奖励,应该是很多爸妈们习惯给孩子的鼓励方式,因为它往往能粗暴简单地达到效果,让孩子开始做事情。
不过育儿没有捷径,这种方式真的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吗?最近有一位妈妈变深受这种奖励方式的困扰:为了鼓励女儿蕾蕾干家务,了解大人们干活的辛苦,她给家里的家务事都标了价格,只要蕾蕾做好家务,便能得到相应的零花钱,这个奖励方式确实是让蕾蕾更主动地干起家务。不过蕾蕾却并没有因为爱上干家务和因此了解爸妈的辛苦,而是每次干完家务后拿着账单跟爸妈催奖励。不缺零花钱的日子里她会拒绝干家务,缺零花钱的时候,甚至连功课也不顾,努力地帮爸妈干活。
在这里,零花钱的奖励意味着家长对孩子说”只有你……才有零花钱“,这会使孩子的自主感下降了,受控感增加了,会削弱孩子做事情的内在动机。
当然也不是所以的物质奖励都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当物质奖励不是孩子做事情的目的,而是对孩子努力完成的事情的附加奖励,能够评价孩子做事是否优秀,例如参加校运会获得了奖品,那么这就不会减弱孩子的主动性。
与孩子对话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称赞的语言能让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和鼓励,更愿意做事情。但是鼓励性的言语却也不能滥用,我们要知道怎样的评价才能正确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1、评价性鼓励对孩子的自主性培养用处不大。评价性鼓励就是夸奖孩子的品质、性格的鼓励,例如“你真乖”、“你是个好孩子”、“你是最棒的儿子”……在这种鼓励中会让孩子倍感压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那么好,为了符合这种称赞而倍感压力。做事的时候非常在意外界的看法,有可能削弱他们做事情的快乐和自主性。
2、描述性鼓励,可以让孩子取得做事的愉悦。摒弃那些空洞而不真实的评价性的夸奖,给孩子的夸奖应该能明确地表示我们很欣赏、和喜欢他们做出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创造和成就。这些鼓励会让孩子自己批判哪些事情是否值得做,懂得主动选择做什么事情;同时当孩子做的事情得到认可,他们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愿意主动去挑战完成新的事情。
当我们抱怨孩子做事过于被动,做每件事情都要跟爸爸妈妈讨论,总是没法做决定的时候,也要思考下自己是否给了孩子太少的主动权。
当他的选择没有得到尊重,会让他放弃或怀疑主动思考。对于孩子的选择,父母要是动不动就批评和指责。那么总是陷入失望情绪的他,会经常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产生不自信。这会导致他在想事情和做事情的时候会有依赖心理。
无论对错,给孩子选择的勇气点个赞。当孩子开始学习自己做选择,例如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选择如何制定晚上计划表。由于新手上路,这些选择有时候会给他和你带来很多麻烦。例如在安排晚上的时间时,把做作业的时间安排太短,而且是在临睡前,完成不了又发困,搞到全家人也没法睡。这时你不应该说“早说过要听我的建议”之类的话,这会让他怀疑自己的思考,转而依赖父母的决定,而“很高兴你已经会自己安排时间表了,再试多几次就能安排好了”此类的话语,则能让他不会陷于自责境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事情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