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全国范围内都将对适龄儿童注射强化麻疹疫苗,妈妈们也开始关注并担忧着宝宝接受疫苗接种的事了。可是很多的宝宝一听到打针就又哭又闹,怎么才能克服宝宝的就医恐惧呢?
妈妈讲述:宝宝打疫苗就像上刑
硕硕刚好三岁半,正好符合天津对四周岁儿童注射的范围内,所以早早的就到居委会拿了注射通知单,对硕硕打针我几乎没有担心过,打小打针就不怎么哭,或是扎的时候哭一下马上就好了,照例这次我仍没有担心。
昨天晚上和硕硕聊天时告诉他,今天要带他去打针,并告诉他可能扎的时候有一点疼,不过就像是蚊子叮的一下,很快就好了。如果觉得特别疼,也可以哭,没有关系。硕硕问我为什么要打针?我说,打针是为了预防生病的,打了针就不生病了。孩子也没有任何的紧张和不安。
估计今天去打针的孩子们会特别多,所以我和硕爸选择在10点钟从家里出发,到医院时排队打针的孩子们已经特别少了,高峰期已经错过去了。很正常的排队拿号登记之后,我领着硕硕进了打针的医务室里。这时候有一个看起来比硕硕要高很多的一个男孩,被家长和大夫使劲的按在台子上,孩子正在歇斯底里的嚎叫,那喊声和哭声把我也吓了一跳,我下意识的握紧了硕的手,硕硕也害怕了,他看起来那男孩是那么的痛苦,硕被这阵势吓住了。马上领着我要往外走,我抱起来他,想让他也坐在台子上,他说什么都不坐,非要出去。我明白这是吓着他了。
硕爸看他不想打,要把他也抱过去想强硬的按在台子上,我不依,我抱着硕硕出去了。我想先安抚他一下,给他讲明白了通常硕硕都会欣然的接受。可是任我怎么说怎么讲,硕都是不想进屋,挨着墙一点一点的往门外蹭。还一个劲的说,我累了,我要坐一会儿。僵持了好一会儿,硕爸失去了耐心,他生硬的从我怀里把硕抢了过去,抱到了里屋的台子上,硕硕马上大哭,我跟着追进去,硕硕要挣脱爸爸要我抱,这时旁边站着一个大夫“好心”的过来帮忙,也要按着硕硕的腿,我一下子崩溃了,我冲着她大喊,你不要这么对孩子,你们吓着他了!
那大夫听我这么说,不耐烦的走开了。就这样,硕硕被强硬的扎了一针。打针的那大夫看我这样的态度,也很不耐烦,叨叨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我懒的理她,跟着硕爸抱着硕硕出去了。到外面硕硕还在哭,他不想让爸爸抱,非要找我抱,刚打完针,照例在医院里要观察半个小时,我抱着他安慰他,我说,其实打针不怎么疼,只是刚才那个哥哥哭的太大声了,你害怕了对不?硕硕还是抽搐着不理我。我说,爸爸也是想让你能快点打完针,我们好去外滩公园玩。硕硕说,我不想玩。估计他心里还在害怕呢。
回去之后我很自责,刚领他进医务室时看见别的孩子在哭,我应该马上抱着他离开的。后来在外面安抚他的时候,他还看见好几个小孩在哭,增强了他的害怕和抵触的心里,让他感觉打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他排斥,抵触,甚至用从来没有过的歇斯底里来反抗。硕硕才不过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提前要做的心里安慰应该像以往一样做下去,而不是很轻易的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
我很担心这次的事情会对硕硕近期造成一定的心里影响,在近期我会在和他讲一下此次的经历,希望他能够自己释然。
小编建议:感情暗示,为你的宝宝壮胆
其实,许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硕硕妈妈的经历:带孩子到医院,可孩子却被其他小朋友的哭闹感染而拒绝打针看病,有的被强行打针后哭得脸红耳赤,甚至发生呕吐、憋气。
这种情况下,爸妈千万不要责怪你的宝宝“不争气”、“胆小”。要知道,8个月至4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比其他年龄段孩子更易表现出紧张和恐惧。那么要怎么安抚宝宝情绪,让孩子不再恐惧就医呢?
资深儿科医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主任李海浪曾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就诊前如做足功课,可有效减轻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提高他们对医生的依从性。如果遇到
让孩子了解看病的过程 多数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害怕,带孩子看病前尽量避免和孩子谈论看病的任何情景,然后突然把孩子带到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陌生环境中。这就好像我们大人突然被人劫持了一样,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孩子当然会很恐惧了。因此,在带孩子求诊前,家长要给他们详细描述医院情景,还可以通过做医生和护士的游戏让孩子自己体验看病的过程。 看病时要关注孩子的感受 许多家长将孩子带到医院诊室后,面对孩子的哭闹视若无睹,有的甚至会责骂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是需要充分尊重的,尤其是生病的孩子更希望被关注,来解除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家长此时就应该多听听她的想法,安慰她,或者再通过拥抱等,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此外,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因打针而哭闹不停,肯定会对你宝宝的情绪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时候,父母更要给宝宝传递勇敢、快乐的正面期望。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个勇敢的宝宝,坚强的宝宝,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的勇敢和坚强了。宝宝打针的时候也是这样,对不对?”父母强诱导性的、正面的语气往往能够激发宝宝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你的期望。 不要欺骗孩子“打针不疼” 带孩子就诊时不少家长喜欢欺骗孩子。比如明明要打针,嘴巴里却说:“不打针,我们不打针”,结果却把孩子一把按住,让孩子扎针。或者对孩子说:“打针不疼,打针不疼。”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后,孩子对家长、医生的依从性就会越来越差,不仅奋力挣扎,有的还会由于哭叫过度出现憋气,呕吐。